“智”汇校企!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创新破局之路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作为经济的“毛细血管”,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够、人才不足等各种难题。
如何破局?3月18日,重庆交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协同创新专业委员会举行校企合作座谈会。会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朱玉表示,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不仅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实际问题,还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的战略价值,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座谈会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协同创新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健表示,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并不是不愿意技术改进,而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中小企业能够“试错”的机会太少。
“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之前我们了解到一家中小企业,投入了上千万资金创新。失败后,老板深受打击,再也不敢去尝试自主创新了。”
张健说,深化校企合作,相当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创新的“捷径”,通过专业院校的介入,让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少走弯路,降低创新成本。同时,对于院校来说,校企合作也让高校的科研成果更加接“地气”,更好地将研究能力转化为市场价值。
张健表示,通过建立“企业发榜、高校揭榜、协会搭桥”的协同机制,中小企业协会可以梳理企业技术需求,定向对接专业院校;高校则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加速成果转化。同时,双方还可以通过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等模式,开设定制化课程,为行业输送兼具科研能力和产业思维的高端人才。
张健还表示,为了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和高校赋能,协同创新专业委员会正在开发一款人工智能APP。这款APP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打通校企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资源的高效匹配。
张健介绍,这款人工智能APP将具备多项功能,包括科研项目发布与对接、人才需求与供给匹配、技术难题诊断与解决方案推荐等。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APP能够精准识别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并推荐最适合的高校科研团队进行合作。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APP发布科研成果,寻找有意向的企业进行成果转化,从而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这款APP的上线,将极大提升校企合作的效率和精准度。它不仅是一个信息平台,更是一个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者。通过它,中小企业可以更快地找到技术支持和人才资源,高校也能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