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让创新创业教育落地开花
“如果想法只停留在论文,那太可惜了。”在“基础+临床”双导师的培养模式下,苏州医学院本科生王雪原早早就接触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资源。
组建团队、注册公司、资质申报……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拿下金奖后,他又一头扎进实验室,“从项目到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我们的设备在未来能切实帮患者减负”。
近年来,苏州大学打通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并实践了“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校内创业孵化”的培养路径,通过多维协同育人、融通跨界培养、体制机制革新、固本强基育人等计划,帮助众多像王雪原一样有想法的学子实现梦想。
“学校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旨在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意、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建林表示,学校致力于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彰显敢闯会创的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专创融合,让创新创业教育全程伴随
人机对弈早已不新鲜,人工智能正在以更多变的形式改变人们的生活。站在通往未来的十字路口,青年学子积极拥抱技术革新,勇敢探索未知领域。
“除了下棋机器人,我们还在讯飞接触了各种AI设备,真是大开眼界。”通过国家一流课程《创意、视觉、营销、传播——理解广告》,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本科生杨晨曦开始思考能否利用AI做出创意设计,灵感喷涌的她立刻在学校的创业社区召集队友,商量起冲击省赛的项目。
跳出书本,去创新实践场施展拳脚。在苏大,创意总监可以是指导学生备赛的老师,国际知名4A广告公司也可以是学生沉浸式体验的大本营。
该校传媒学院胡明宇教授在充分调研学生诉求的基础上,组建起由业界专家和高校教授构成的授课团队,“希望同学们能用丰富的业界信息和参赛经验充实自己,更直观地感受创意转化”。
长期以来,该校秉承“面向全员、贯穿全程、多元引导”的理念,构建了以必修课为圆心,公选课和专业特色课程为环绕的“一心多环”课程体系,先后立项47门创业课程和12个创新创业类微专业。同时,该校设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理论研究课题,校地合作共育双创师资,引导教师以研究带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
赛创融合,让创新创业教育触手可及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法医学讲座上,苏州大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高云荻深受启发,与小伙伴一拍即合,想要破解法医昆虫学的实践难题。
顶着酷暑,跨越全国多地,高云荻带领“昆虫神探”团队,跟随老师深入野外开展演替实验,采集了10余种嗜尸性昆虫物种。
回忆起那段日子,这位立志成为法医的姑娘不好意思地笑了,烈日下动辄两三个月日复一日的取样和观察,不断磨炼着团队成员的体力和毅力。她说:“整个备赛过程,指导老师一直陪我们一起,双创学院更是想尽办法在技术、设备、资金等各方面给予我们帮助,每次培训都让我们离专业更近了一步。”
最终,“神探”在全国赛场上大放异彩。高云荻团队依托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逐步完成专利转让,推进公司成立,践行着始终如一的法医信仰。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自启动项目挖掘和培育工作以来,该校针对比赛各环节开展训练营60余期,让初创团队在发展中站稳脚跟。“获奖不是目的,在过程中应用课堂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才是我们更想看到的。”苏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钱春芸表示。
产教融合,让创新创业教育落地开花
在新疆的热土上,有位“造梦师”。从一间工作室到1000平方米工厂、2000平方米展厅,一路成长为新疆目前最大的加盟品牌,这位20岁出头的姑娘从学校起航,织就了属于她的创业版图。
自从踏入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后,迪丽胡玛尔·曹达诺夫就像一块求知若渴的“海绵”。深入一线,从选材到成品,她全情投入。不懂经营、没有资源,在学校的引荐下,她抓住每次向企业CEO请教的机会,不断吸收养分。
在获得“创青春”金奖后,迪丽胡玛尔更坚定要将品牌打响的决心。她在得知艾德莱斯丝绸基地与学校有长期合作后立马寻求帮助,创新性地将这一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婚纱,独特的设计让她收到大量定制单,将图纸变成了许多人最美的记忆。“未来,我还希望借助学院在保暖、发光面料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尝试更具功能性的婚纱设计。”她说。
“在创业这条注定不好走的路上,有我和你们一起!”现在,她时常会回到母校作分享,鼓励学弟学妹敢于创新,勇于追梦。
长期以来,该校通过校企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联合科技孵化器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各类创就业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产业认知及企业管理能力。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设立500万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形成“创业种子-破土-孵化”的全链条学生创业服务模式。2021年以来,在校学生在江苏注册创办企业近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