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战疫,书写东方壮丽史诗(战疫情 促发展 迎两会⑤)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各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中华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医学医务工作者和科技产业界默默奉献、努力奋斗,包括北斗导航等在内的中国高端科技装备纷纷参战,为疫情防控作出了卓越贡献,书写了一部东方战疫的壮丽史诗。
高精设施 及时到位
1月10日,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全向公司下达紧急指令:取消口罩、防护服等医疗产品生产线的员工休假。之后,稳健医疗所有生产医疗防护产品的生产线,特别是位于湖北黄冈的口罩车间进入全天候满负荷运行状态。据统计,1月26日之前的一个多月内,稳健医疗共向社会供应了近1.1亿只口罩、11.5万件防护服。该公司春节期间生产的口罩绝大部分供应给各类医疗机构,为缓解当时医疗防护物资紧缺的局面作出了贡献。
作为中国医用敷料龙头企业,稳健医疗为疫情防控所做的努力是中国医疗科技产业界战疫报国的缩影和写照。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企业特别是医疗高科技企业克服疫情和春节假期影响,加紧研制、生产各类医疗防护设备,诊断试剂盒、呼吸机、医用防护服、N95口罩、负压救护车等关键医疗产品和装备供应量迅速提升。
在药品供应和诊治方面,有关方面采取老药新用、研发新治疗手段、中西医结合等方式,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推荐到临床一线救治,总结形成了新冠肺炎整套诊疗方案,接连更新至第七个版本。
“火神山”“雷神山”是武汉两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中国战疫享誉世界的品牌。为其赢得声誉的不仅是令人惊叹的建设速度,更在于其科学设计与施工。为适应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重症、危重症的救护,服务科学防控需要,有关方面统筹布局污染区、半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出入通道,科学设计负压病房空气流向等,使两所医院创造了高治愈率、低死亡率和医护零感染的奇迹。
与“火神山”“雷神山”一道,其他应急改造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及方舱医院迅速投用,大幅增加了医疗床位资源供给,实现了从“人等床”到“床等人”的根本性转变,提高了治疗效果,也更好地保护了医护人员。
科技集群 战略支撑
“不算经济收益账,只算人民健康账”,作为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中国一直加紧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防控新冠肺炎科技攻关组成立伊始,就将疫苗研发作为重中之重,迅速组织全国优势单位进行联合攻关,并行安排了多条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切实保障成功率。
1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科研团队抵达武汉,联合有关方面,争分夺秒开展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药学、药效学、药理毒理等研究,快速完成了新冠疫苗设计、重组毒种构建、生产制备以及第三方疫苗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和质量复核。3月16日晚,陈薇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通过了临床研究注册审评,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并为第一名志愿者进行了注射。此后不到一个月,该疫苗进入II期临床试验,成为全球首个进入II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到4月下旬,参与Ⅱ期临床实验的508个志愿者注射完毕,目前,正处于观察期并有望于5月揭盲。
4月12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申报的新冠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许可。这是全球首个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新冠灭活疫苗。4月16日,由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Ⅰ/Ⅱ期临床研究在江苏徐州启动。4月28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在河南商丘启动。有专家表示,中国已处于新冠疫苗研发前沿,最早到今年9月,可能有新冠疫苗投入紧急使用。
中国新冠疫苗研制在短时间取得突破,既是科技工作者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等近年来跨越式发展的产物。凭借日益壮大的现代科技集群,中国科技工作者打响了气壮山河的科技突击战,为包括疫苗研制在内的中国战疫全局提供了战略支撑。
从基因层面深入认知新冠病毒是有效防控的前提,现代生物科技特别是基因组学等为此提供了基础性研究方法和手段。中国科学家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并及时与全球共享。在此基础上,世界各国科学家开展针对新冠病毒的检测设备的开发、治疗药品的研制与筛选、疫苗攻关等。
在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也大放异彩。阿里达摩院医疗AI团队与多家机构合作,基于CT影像样本数据,学习训练样本的病灶纹理,研发了全新的AI算法模型,可快速鉴别新冠肺炎影像,准确率高达96%,大大提高诊断效率。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研发试用,支持相关企业,推出了一批新冠肺炎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和新产品,为医生提供了早期预警、快速筛查、鉴别诊断、病程进展分析等功能。此外,人工智能算法和算力还被大规模应用于疫苗和药物研发、蛋白筛选等等多个方向。
北斗导航,这一积20多年之功、中国着力打造的大国重器,也积极参战。“北斗”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抢工建设中,以高精度定位数据支持一次完成放线测量和精确标绘等任务,为建设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在医疗和防控物资应急运输过程中,“北斗”引导无人机实现向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准确快速投递,实现了安全与效率的统一,挽救了更多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生命。
数字转型 加速变革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生产秩序、大力推动复工复产,各领域纷纷向现代科技尤其是新一代信息科技要生产力,催生了一大批创新性解决方案,网络化、数字化不仅成为中国战疫的强有力武器,而且加速变革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隔离,是做好防控工作的重要手段。疫情发生以来,多款融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软硬件系统应运而生,通过安装终端,可以实现社区相关团队与隔离者的网络远程实时信息数据传输,实现人性化监督与温馨服务的统一,有望成为社区服务老年、残障等群体的标配。
社会运行和服务适应疫情防控要求而显著改变。2月17日,北京推出战疫新型定制公交系统,乘客可通过微信小程序预定。该系统实现上车前测体温、入座保持安全距离、乘客信息可追溯等安全便捷保障和服务。到2月末,北京战疫新型定制公交线路就达164条。2月24日,一款名为“蜗小白”的智能消毒车开始在武汉火神山医院上岗,这款由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搭载自动驾驶、云平台管理等系统的机器人,通过人工设定程序,可实现自主喷洒消毒水功能,代替人工对重点防疫地区进行喷洒消毒等工作,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降低了人工成本和交叉感染风险。此外,一批无人清扫车、无人物流车等在一些地方紧急上岗,加入抗疫“大军”,变革社会生活。
“互联网+”“智能+”和5G、云计算等,推动线上教育空前发展,实现疫情防控下“停课不停学”;推动在线医疗爆发式增长,实现更高品质的居家问诊和远程会诊;推动举行不落幕的网上招聘会,帮助大学毕业生等群体实现“云”就业。
为有效减轻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中国大力推进以物联网、大数据、特高压、充电桩等项目为重点的新基建,在更高水平上促进复工复产,促进“数字红利”进一步释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日益增强的科技实力正护航“中国号”巨轮驶过新冠肺炎疫情的“激流险滩”,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加速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