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股到港股,投资科技股的正确方式
在过去20年,科技股改变投资;毫无疑问,未来20年,科技股依然改变投资,拥抱科技,才能拥抱未来。
科技改变世界。
2000年8月25日,Linux 的创始人 Linus Torvalds 在给 linux-kernel 邮件列表的一封邮件提到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投资圈,亦是如此,江湖人称: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stock)...国外机构 Visual Capitalist 还真的把过去20年全球十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变化做了一个可视化的图,信息量非常大,请认真欣赏,从这些巨头的变迁中,可以看到过去20年资本市场的变迁,注:科技(橙色)、紫色(能源)、绿色(金融)。
1999年,正是历史上最大的科技泡沫的前夕,前十大市值公司中已经有五个是科技股,随后,科技股泡沫破裂,开始进入调整期,2004年前十占比最高的是金融股,2009年前十占比最高的是能源股,彼时,新一轮的移动互联网已经开始孕育,到了2014年,科技股又开始重新崛起,前十中已经有三家,到了2019年,借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前十中已经占据了七家。
毫无疑问,在过去20年,科技股改变投资,有没有参与科技股在过去20年的投资中影响深远。
把握科技股的投资的核心就是把握技术路线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路径,然而科技的发展路径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曲折且高波动性的,这也就是投资科技股难的地方。站在当下的时点,随着以美国FAANNG以及中国AT为首的科技巨头继续屠榜,市场对于科技股是否会重现20年前泡沫又产生了分歧。
如果细看巨头们的报表,20年前,支撑科技股市值的是预期,20年后,支撑科技股市值的是业绩,站在当下的时点,在估值的维度对于科技巨头的分歧只是定量的小分歧,更大的分歧应该是科技巨头能否把握住下一次技术发展浪潮。
Gartner公司是全球知名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之一,Gartner每年会根据分析预测把各种新科技的发展阶段及要达到成熟所需的时间绘制在一条曲线上,这条曲线被称为“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The Gartner Hype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通过这个曲线可以更好的把握科技的趋势,从2019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来看,未来5至10年内有五个主要的趋势:1)感知和移动性、2)人类增强、3)后经典计算与通信、4)数字生态系统、5)高级AI和分析。
站在当下的时点,依然有大量的新技术在孕育发展,围绕依然有广阔空间,新科技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围绕新技术的普及,未来依然会出现伟大的投资机会。也许科技巨头座次可能会发生变化,有些可能甚至会消失在激烈的竞争中,但是科技股作为一个整体,在整个市场的占比大概率会是越来越高,如果回看过去十年各个市场的整体走势,长期来看,科技股更多的纳指的走势比只有腾讯独立支撑的恒指走势更强,比拥有工行、建行以传统产业巨头为主的上证更强。
在过去20年,科技股改变投资;毫无疑问,未来20年,科技股依然改变投资,拥抱科技,才能拥抱未来。
因此,在2014年错失阿里上市之后,港交所锐意改革,推动发行制度改革,在2017年6月16日提出征求意见稿,经过广泛的讨论,几经调整,到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宣布大致落实《上市规则修订咨询文件》的建议,接受同股不同权、接受亏损上市等等重要发行制度改革,自此,港股进入新经济时代。
从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的网志可以一窥新经济的生命力, 在2019年5月22日发布的《做最好的自己 ——上市新规一周年回顾》中提及:自上市新规生效至今年4月底,共有40家新经济公司发行新股,融资1504亿港元,已占同期融资总额的一半以上;香港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上市中心,9家生物科技公司(包括没有营业收入的7家通过新上市章节融资223亿港元)发行新股。
拥抱新经济,拥抱科技,成为新时代投资的主流,港股发行制度改革后,不仅有大量的新经济公司上市,也吸引了科技巨头上市,去年已经有小米集团-W(1810.HK)、美团点评-W(3690.HK)登陆港股,极大的改变了港股的生态,近期,阿里巴巴也宣布时隔七年再次回归港股,港股的科技生态日益完善。
港股不仅在交易发现制度上拥抱科技,在交易信道上也积极的拥抱科技。
2018年7月12日,香港证监会发布《致中介人的通函在网上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通函,允许券商使用获得《电子交易条例》认可的验证服务,在网上环境下核实客户身份,以减轻中介人在开户方面的负担,并减少不必要风险。此外,通函允许证券商透过本地持牌银行户口设立及同名帐户汇款程序核实客户身份,在政策上为线上开户开路。
在政策明朗后,中资互联网券商独角兽富途集团迅速响应政策号召,只用10日就完成整套网上开户服务流程的设计、开发与测试,推出新的网上开户服务,大大优化了投资者开户的体验。从此,港股市场也进入了线上开户时代。
富途快速的跟进,来自于长期的积累,早在2012年,富途在香港成立了富途证券,并于同年获香港证监会发牌并成为香港交易所参与者,富途证券正式对外营业,如今持有香港证监会认可第1/2/4/5/7/9类牌照(中央编号:AZT137)以及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会员资格,拥有券商、清算牌照,先拿牌,再展业,确保了富途证券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在拥抱监管的同时,富途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即便在2019Q1上市之后,依然维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从2019Q2财报来看,季度研发费用为815.7万美元,占比为24.5%。多年的持续高强度投入,让富途把客户使用的App前端,到交易的中端到整个清算的后端的系统都完全重做,打造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金融产品,为用户提供了全平台的免费行情以及便捷的交易服务。
由于港股市场比较灵活,在IPO新股上市之前还有暗盘服务(券商内部系统进行报价撮合),暗盘作为新股价格发现的工具获得港股投资者的认可,在拿到7号牌(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之后,富途推出自主研发的暗盘交易撮合系统,面向投资者自主提供新的暗盘交易服务,原有暗盘交易体验将得到全新升级,订单处理速度直接从8笔/s提升到300笔/s,由于新的暗盘交易系统获得投资者认可,交易更为活跃,暗盘定价权进一步的向富途迁移。
早在2007年11月,阿里巴巴(1688.HK)头顶B2B概念登录港交所,融资17亿美元,超募265倍,13.5港元的价格上市后,挂牌后其股价一度飙涨至41.8元,为IPO价(13.5元)的三倍,赢得「香港新股王」的称号,但是紧接而来的是金融危机的一路下跌,时隔五年,2012年2月21日,宣布每股13.5元私有化,并于2012年6月20日,撤销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最终,集团重启上市之后,2014年因发行制度离港赴美。
回看过去5年,如果当年AT齐聚港股,恒指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随着港股发行制度的改革,积极拥抱新经济,阿里于近期宣布重回港股市场,AT齐聚港股的假如即将成为现实,作为专注港美股投资的富途证券也会见证这一个历史时刻。
从过去20年来看,科技改变投资,同时,科技也在改变投资科技股的方式,拥有“金融+科技”基因的富途也在持续创新,致力于提供科技含量更高的交易信道,为海外市场带来了线上开户、免费行情、暗盘交易、港币美元版余额宝等等充满创新的服务,为关注用户价值的科技股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