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Company News
让科学之光更加闪耀——致敬科技星空的璀璨群星
他们不断进取、谋求超越,打造出一张张闪亮的“国家名片”;他们忠于理想、勇于创新,在世界前端的科研领域里探索中国答案;他们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做科技教育路上的“点灯人”……
这些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彰显出科学家精神的蓬勃力量。
(小标题)不断超越,让世界见证“中国速度”
时速300公里动车组让我国铁路客运装备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CRH380A动车组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跑出了时速350公里的世界高铁最高运营速度……
进入高铁装备行业十余年,她主持研发的一代代高速列车,用一个个惊人的数字刷新着世界对中国技术和中国速度的认知,为全球高铁运营树立了新的标杆。
她是我国高铁装备行业唯一的女总工程师,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建英,高高的个子、眉宇间的英气,让她在一众须眉中也分毫不让。
是什么让梁建英不肯停歇,不断超越?“广袤的国土、巨大的客流量、复杂的地貌、国家的支持,你不做到世界最好,对不起这个国家和时代。”她这样说。
创新之路并非坦途。
“复兴号”在全国各地进行线路试验的一年半时间里,梁建英研发团队保持着这样的习惯:凌晨4点开始整备,白天跟车试验十余个小时,晚上整理当天试验数据、制定第二天的试验方案,每天休息时间不超过5小时。
最热的时候,车厢里高达四五十摄氏度;最冷的时候,试验现场仅有零下二十多摄氏度。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历经四年多的艰苦攻关,整车阻力降低12%,噪音降低4至6分贝,平稳性指标达到优级……2017年,全面优化的“复兴号”动车组问世。
步履不停,再攀高峰。如今,梁建英团队又投入到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的攻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列车将飞驰在世界的最前沿。”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小标题)忠于理想,以勇于担当踏实创新之路
作为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实现了核电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跨越。
核电安全至关重要,稍有差池便是“一失万无”。提高安全性是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自研发伊始就定下的首要目标,他带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能动和非能动结合”的安全系统、双层安全壳等技术,为核电站打造多重保险。
然而,由于这一方案的工程量较大,在研讨会上,技术专家们担心工期不能按时完成,更倾向于保守设计。就在方案即将被否之时,邢继郑重地念出了那段早已准备好的发言:
“建设完全自主的核电站,是三代核电人的梦想,它应该有更高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我们有信心去实现它。”
抗震是核安全研究中的重要一环。邢继团队将“华龙一号”抗震能力目标设定为0.3G,是世界最高级别。起初项目计划采用进口的应急柴油机配电柜,但最终国外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却没能达到抗震要求。
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让邢继团队降低对抗震能力的要求,他们转而与国内的核工业企业联合攻关,制造出了符合要求的国产配电柜。
如今,中核集团在建的海内外四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是全球少有按照进度计划建设的三代压水堆核电项目,有望打破国际核电领域“首堆必拖”的魔咒。
在智能产业领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云霁也在为建立以中国技术为主导的、开放共赢的产业新生态而挑战创新。
这个“80后”带领团队研制出国际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为其取名为“寒武纪”,用地球生命大爆发的时代寓意人工智能的未来。
一副细框眼镜背后藏着天马行空的想法。陈云霁曾在论文中将深度学习处理器体系结构命名为“DianNao”,在国际会议上,外国同行总被这个名字折磨得“舌头打架”。“但这对他们来说更具魅力,因为之前没有中文发音的结构。”他说。
得益于他的技术创新,寒武纪智能处理的能效达传统芯片的近百倍,能在手机上实时、高效、节能地实现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图像搜索等关键智能应用,目前已经应用在华为Mate10、荣耀V10和P20等数千万台手机中。
2016年,寒武纪被世界互联网大会评为全球十五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之一。
(小标题)甘于奉献,用科技之光照亮学子心田
从青春飞扬到鹤发银丝,50年来,他始终坚守一方讲台。
在他教过的万余名学生眼中,他是从不缺席的“劳模”教授。
如今他年过八旬,站上讲台依旧意气风发。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值传热学专家、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陶文铨,他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能源和化工等领域。
既“不能耽误学生的一堂课”,又要做科研、推动研究成果落地,陶文铨像挤海绵一样挤时间,上午9点投入工作,凌晨3点学生还能收到他的邮件。
讲过无数遍的数值传热学课程,陶教授每次都设法引入新内容,从本科生到博士生,都大呼他的课“有料”。上大课的教室有364个座位,还是有学生“买站票”,他便买了20个小马扎,课前在教室里摆好。
甘为人梯,桃李满园。他指导过的学生中,已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多位国家栋梁和优秀人才。还有更多的学生受他影响,扎根西部,服务地方。
有人坚守讲台传道授业,有人走出教室躬身科普。2015年,一座农村中学科技馆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寻乌中学落地,物理老师黄才发兼任起“馆长”,把这份义务工作当成事业般干得起劲。
光是体验展品还不够,机器人组装比赛、无人机试飞体验等活动层出不穷,大大丰富了这些乡村学生的课后时光。
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这个当时还在跟贫困斗争的小县城,有什么在悄悄改变着。
打开科学之门,播下梦想的种子。寻乌中学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物理学习热潮,各类竞赛成绩多点开花,毕业生接连考取北大清华,到更高的学府逐梦。
科技馆不仅造福了寻乌中学的学生,黄才发还把它送到更偏远的村小。田间地头,汽车难走,他就骑一两个小时摩托车,背着驮着也要把展品带去。
他说:“我自己是农村娃,我深深理解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和渴望,我愿当一座让他们通往科技殿堂的桥梁。”

其他新闻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416-2311220
公司名称亚星官网 - www.yaxin557.com
 公司地址辽宁锦州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17 亚星官网 - www.yaxin557.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7 亚星官网 - www.yaxin557.com 版权所有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416-2311220  公司地址辽宁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