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连日来,记者在江苏多地探访,感受到通过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江苏正聚焦塑造制造业发展新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搭建平台
走进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的标牌格外醒目。“未来网络是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技术,在同样的带宽上,传输能力是传统网络的20多倍,相当于架了一条‘信息高铁’,效率更高也更安全。”江苏未来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叶迎春说。
随着全社会对算力和数据传输要求越来越高,2016年,江苏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圳电信研究院等共同研发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叶迎春介绍,研发团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实现“分钟级”按需定制网络服务能力、“微秒级”确定性服务能力、“千万级”多云交换服务能力和“TB级”智驱安全网络防护能力。
创新链上不断“攻城拔寨”,推动了产业链布局的加长加密。叶迎春说,“我们已经吸引了1500家创新型、创业型企业落地,50%与网络信息产业相关,50%与智能制造相关”。
此外,江苏积极促进“校地”“校企”优势互补,搭建产业链对接平台。
南京长空科技有限公司是生动例证之一,其研制的“鸿雁30”无人机,不仅能在百公里时速飞行状态下完成厘米级定点起降,还具备超强抗风能力,在七八级的台风中来去自如。公司总经理燕雪峰告诉记者,目前这款无人机国产化率达100%,核心技术全部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
目前,南京浦口区已集聚无人机相关企业50余家。未来,这里将打造“全国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全国低空经济主要科创策源地”,形成超500亿元产业规模。
培养梯队
推动企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必要一环。
在江苏常州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电池工厂,一只只机械手堆叠电池如行云流水,一排排激光焊银光闪烁,一组组动力电池物料“搭乘”磁悬浮物流线快速传送至目标位置。
“蜂巢能源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高速叠片工艺,将单片效率提升200%,1分钟可以生产24支短刀电池。”蜂巢能源执行副总裁王志坤说,去年企业研发费用支出为11.2亿元,占企业营收约10%。
在天合光能淮安基地的智能生产车间,经过制绒、硼扩、选择性发射极、氧化、AI智能检测等16道工序,一块块光伏产品被组装完成。“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我们已26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副总裁吴群说,目前企业在研发领域累计投入超过230亿元,授权专利超过2000件。
“锻造企业科创内核离不开政策支撑,江苏出台一系列支持举措,加快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倪菡忆说,江苏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突破5.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9.4万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布局未来
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江苏聚焦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部署,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在江苏徐州卧牛山下,一座专注于深地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实验室,不断拓展着人们对深地奥秘的认知。“云龙湖实验室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徐工集团、南京大学等机构,共同构建了一个贯通深地开发科学原理、工程技术和高端装备的创新链。”云龙湖实验室主任李晓昭介绍,实验室一期四大综合科研平台和7个科研子平台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基础实验研究与原位应用测试,深地随钻探测、深地智能盾构等5个二期科研平台正加速建设。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只有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才能为产业升级注入不竭动力,不断开拓新赛道、新领域,打造发展新引擎。”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陈英武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产学研”合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经济日报记者 顾阳 薛海燕 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