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3年是中国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之年的中国两会吸引全球目光。3月4日起,海外网推出“开局之年见信心”系列评论,从经济、外交、科技等多领域解读今年两会。此为第三篇。
————————————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过去一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的好消息一次次刷屏网络: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排名从2021年的全球第12位升至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在44项最关键和最新兴技术中,有多达37项领先于全球……澳大利亚“对话”网站刊文称,中国经济非凡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源于其务实的创新体系,在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更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例,中国科技创新支持兑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去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已成为中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彭博社刊文称,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几乎足以为中国每户家庭供电。《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远超其他国家,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也占据主导地位。
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中国科技创新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农田里,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感联智控”;在大棚内,实时监控到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汇总到云端平台,在屏幕前就能对大棚进行智能控制……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来的成绩时指出,加快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67%提高到73%。新阶段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补上农业农村现代化薄弱环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劲筋骨”支撑民族复兴伟业,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甚至是不二选择。近年来,美国为在高科技领域围堵打压中国无所不用其极,不断加码的对华芯片禁令一再发出警示:为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必须紧紧抓住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不断提升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增强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对冲能力和反制能力。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科技自立自强的强调,再次释放出强烈信号:中国的发展始终建立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中国的科技进步不会因为任何限制打压而被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