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千秋伟业 恰是百年芳华| 地震预警专家王暾:科技报国一直是我的初心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发生时,大陆地震预警网提前10秒向宜宾发出预警,而距离震中300余公里的成都提前61秒就收到了预警。
这套名为大陆地震预警网的系统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打造而成。
地震预警事件的成功,让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下称“减灾所”)创始人王暾以及他的团队一夜成名。
如今,王暾所在的减灾所,还成功将地震预警接收功能内置到手机里,“小米、华为、OPPO、vivo四个国产品牌最新型号的手机,都实现了操作系统内置地震预警功能。”王暾说,对于以前购买的手机,用户将操作系统升级到最新,那么无需安装地震预警APP即可具备地震预警功能。
谈及多年体会,王暾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om)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专注灾害预警科技创新及应用的科研人员,科技报国一直是他不变的初心,“我们一直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推动预警技术体系完善,推进预警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推动灾害预警成为基本公共服务。”
王暾近照。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匹夫有责
王暾出生于四川省达州市,浙江大学工学学士、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博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物理学博士。
2008年5月12日,王暾正在奥地利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时,突然一条令他震惊的新闻传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他马上给父母打电话,但只能听到一串忙音。因为严重的地震,当地的信号已经完全中断了。
接下来的几天,对家人的担忧以及地震造成的惨重伤亡,让王暾心痛,“难道这样的强地震就没办法预报吗?能否在地震灾难前让民众提前收到预警呢?”
作为从四川走出来的科学家,王暾立刻做出一个决定:回国!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地震预警系统!
“说实话,当时就有一种想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也是从小受到的一种教育。我在国外学习了这么多年,想要把自己的所学用回报祖国。”王暾回忆。
回国后,王暾去了汶川、北川,眼前的一切更加让他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北川,他看到一所学校房子坍塌,只剩红旗还在飘。“那个学校本该有31秒的预警时间,但当时除了在操场上的师生,很多人都遇难了。哪怕我的努力只能提前预警十几秒,我也想能让人们获得更多的逃生机会,减少伤亡。”王暾说。
但在2008年,地震预警技术主要在墨西哥、日本等应用,国内地震预警研究领域近乎空白。
“我确实没学过地震以及地震预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我学习了物理学、力学、工业自动化,我相信这些知识与地震预警技术有相通之处,而且很自信自己的科研能力。”王暾表示。
2008年6月,王暾怀揣个人多年积蓄以及老师、同学的爱心筹措共300万元人民币回到祖国,回到成都,开启了自己的“创业史”。
王暾在美读博期间与导师合影
砥砺前行
回国后的王暾和20位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了团队,在成都一个普通小区成立“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你知道,电磁波的速度远快于地震波,可以先于破坏性震波到达之前进行预警。理论说起来简单,可地震预警系统的技术体系十分复杂,实际研发起来并不容易。”王暾坦言,技术尚未完善,困难也接踵而至。
“一个民办的研究所能做出来吗?”首当其冲的是质疑。对此,王暾并不急于辩驳,而是潜心钻研技术,等待证明自己的时机。
王暾工作照
质疑没有压垮王暾,资金难题却险些让团队解散。2010年4月左右,减灾所资金链开始断流,连续几个月发不出工资,账户最少时只剩1块4毛钱,买一碗盒饭的钱都不够,员工也从20多人降低到13人。“2010年6月前后是我们非常艰难的时候,当时地震预警技术还没有做出来,即使研发出技术来也没有资金去实验、展示,更没有现在的知名度,我们自己的员工甚至都会怀疑自己能否做出地震预警系统。”王暾回忆。
就在王暾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预警系统初见成效,成都高新区和成都市的扶持资金相继到账,才帮着他解了燃眉之急。
时间飞逝,经过上千次的测试,王暾团队的技术也在不断上升,2011年首次成功预警地震,2013年首次成功预警破坏性地震,2019年成功预警长宁6级地震;2020年7月12日,唐山5.0级地震之时,提前五秒钟电视弹出地震预警……这些事例让王暾团队多次受到公众广泛关注。
时至今日,回想起四川长宁地震成功预警,王暾仍然感慨万千,“2008 年 6 月日本发生了 7.2 级的地震,当时日本提前了 60 秒钟给东京的老百姓预警,可以想象,那时中国的老百姓都是在仰望日本的地震预警技术。而2019年长宁6级地震的预警,让日本的网友注意到中国的地震预警技术,树立起了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自信。”
长宁地震的成功预警也让小米公司关注到了王暾,并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希望将地震预警功能内置到手机操作系统。这也带动了国内其他手机品牌、电视厂商以及互联网公司,这些企业也希望把地震预警功能内置到其产品中去。
多次预警成功,也让公众对手机地震预警功能逐步产生信任。“只要是这两年的国产手机,基本上都有这个功能了。”王暾自豪地说。据其介绍,中国在地震预警技术上实现全球领先,主要体现在又快又准这两个指标。
不忘初心
“如今,中国在地震预警技术上全球领先,主要体现在又快又准这两个指标,过去10年没有误报。而且地震预警网的覆盖面积和覆盖人口,也是全球最大的。”王暾坚定地说。
2020年9月29日,王暾博士参加国际通用警报协议(CAP)实施研讨会并作报告。
总结回国创业的14年,王暾用了一个词——不忘初心。他和他的团队终于在潜心努力之下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第一,使中国建立了地震预警技术服务体系;第二,使中国的地震预警技术全球领先;第三,促进中国的多灾种预警技术走在全球的前列;第四,建立了中国地震预警和多灾种预警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2021年3月25日,减灾所举行四川首个山火监测预警试验。
而科技永远没有尽头,对于接下来的工作,王暾也有着自己的规划,“从技术的角度上,我们仍然要继续提高地震预警的可靠性,也包括更进一步优化它的响应时间,使得预警能够更快更短、更快更准。我们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建立面向全球的多灾种预警服务。”
谈及回国,王暾表示自己非常幸运能够回来,“我希望可以像前辈那样,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服务好国家,出国时候我就是这样想的,2008 年我也是带着这样的初心回来,也很幸运能够遇上国家的好政策好环境,非常感恩。”